将指定的[写入触发位地址]置ON,保存在备份SRAM(或DRAM)中的采样数据会被写入内部寄存器。
如果取消勾选[模式]选项卡-扩展设置中的[在完成指定周期后覆盖原有数据]复选框,您可以写入每个块。
写入采样数据
在将采样数据保存至内部寄存器时,会将当前采样轮次的已保存数据以二进制格式保存在首地址中。
例如,如果周期数是5,当前采样轮次是2,那么[存储数据数]就是“2”。此时,对于样本3及以后的采样数据,将在保存区中保存“0”。
如果勾选了[在完成指定周期后覆盖原有数据]复选框,将从最早的数据开始按顺序传输采样数据。
如果未保存块编号,将写入块编号“0”的数据。
如果在[显示/保存为CSV]选项卡中设置了计算行,还可以将计算数据写至内部寄存器。采样数据和计算数据是分别写入的。
如果要写入的块或计算数据大小比内部寄存器的存储区大,将不能写入。
当内部寄存器是16位时
代码/标记
如果勾选了[模式]选项卡-扩展设置中的[添加时间数据]复选框,就可以监视采样是否完成以及采样是否得到正常读取或是否发生了读取错误。
标记
采样完成时标记值是“1”,没有进行采样时标记值是“0”。
Code
当数据被正确读取时代码值是“0”,当发生了读取错误时代码值是“1”。
时间数据
如果勾选了[模式]选项卡-扩展设置中的[添加时间数据]复选框,将按如下图示保存样本的时间数据。数据是2位数字并以BCD格式保存。
当执行条件设置为[位ON]时,时间数据表示数据读取完成时的时间。
如果将采样周期设置为以毫秒为单位,将以10ms为单位保存数据。
例如,2005年3月31日17时30分25秒600毫秒
数据有效/无效标记
如果将执行条件设置为[设置时间]或[位ON],采样数据会添加监视地址数据是否有效的[数据有效/无效标记]。有效数据标以“1”,无效数据标以“0”。
例如,当采样过程中发生了读取错误时,会将“1”保存在[代码]中,每个地址的有效/无效位是“0”。 当错误采样数据值(用“****”显示的数据)得到纠正时,该数据从无效变为有效,纠正后地址的有效/无效位从“0”更改为“1”。
数据有效/无效标记的存储区在2到32个地址间波动。
保存在内部寄存器中的计算数据的结构
计算数据(合计、平均、最大、最小)的结构根据[显示/保存为CSV]选项卡进行设置并如下图所示。位长是32位且数据被保存在内部寄存器中。
按顺序从上至下保存计算值,从[显示/保存为CSV]格式中指定的最左边的数据列开始。
当设置了合计和平均值时